资源节约与环保


节能减排

  •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曹俊萍;

    绿色建筑通过优化设计、材料选择和建筑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技术则包括高效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集成、智能控制系统的实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设计等,全面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既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又符合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迫切需求。

    2025年08期 No.28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信机房供电与环境节能低碳改造

    李敏;李果;

    介绍通信机房供电与环境节能低碳改造的技术和方法,通过高效能通信设备选择、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及新兴技术应用等措施,提高通信机房的供电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08期 No.28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应用

  •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与实践

    董佳怡;王春迎;王振强;郑娜;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而在复杂多变的排放源、海量的数据融合及数据挖掘条件下,传统监管方式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中的应用及其融合优势进行探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该组合技术在空间立体溯源监测体系、空气质量AI模型、空间溯源决策支撑平台和智能实体“环保机器人”等方面的探索应用,表明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治气”,可成功打破传统“人防”治理瓶颈,极大提升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效率和精准度,节约环保人工投入,构筑起全新的“智防”治理格局。研究成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必将在多个地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5年08期 No.285 20-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板超滤膜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运行

    王顺刚;陈晓东;李啸川;

    平板超滤膜以其高效的固液分离能力和良好的抗污染特性,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平板超滤膜的主要特点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探讨平板超滤膜的安装调试、清洗维护及日常运行等关键问题,旨在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实战经验。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板超滤膜有望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2025年08期 No.28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污泥干化掺烧技术在垃圾焚烧电厂的应用与优化

    刘露;

    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研究对象,归纳污泥热干化与垃圾焚烧在蒸汽供给、污水处理、污泥掺烧等方面的协同情况,分析污泥干化后入炉掺烧对锅炉、烟气净化、飞灰处置的影响,并对掺烧成本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污泥掺烧与垃圾焚烧发电具有协同效应,协同处置的技术经济性较好,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污泥提供了运行指导及优化方向。

    2025年08期 No.28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保型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与应用

    徐开春;严露;

    为提升环保型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效果,在实际项目背景下,研究环保型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原有的处理站进行优化,增加UASB反应器和高效沉淀池,并采用陶瓷膜过滤池替代传统的二沉池,以此提升其原有处理站的处理能力和效果,实现医药化工废水的环保处理。监测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后的环保型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医药化工废水处理,其处理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达到排放标准。

    2025年08期 No.28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芬顿-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在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张伟贤;

    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环境危害大的特点,使得高效处理垃圾渗滤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研究。芬顿-曝气生物滤池(Fenton-BAF)组合工艺能够在提高渗滤液可生化性的同时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由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介绍分析Fenton-BAF组合工艺应用于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中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并总结了相关工程项目的运行效果,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28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餐厨浆料替代传统污水处理碳源的可行性

    谢亮;姚昆;郑东方;唐园;

    研究聚焦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厂污水处理过程中用餐厨浆料替代传统污水处理碳源的可行性,探讨其工艺设计、环境效益与经济性。结果表明,餐厨浆料富含油脂、蛋白质等有机物,经过预处理和发酵后,可作为高效且经济的污水处理碳源,其应用不仅显著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还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减少了环境污染。环境效益分析显示,餐厨浆料替代传统污水处理碳源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有害物质释放,促进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创新。经济性分析表明,餐厨浆料作为替代碳源,具有显著的成本节约和资源化利用收益,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综合效益评价显示,餐厨浆料替代污水处理碳源在环境、经济和社会层面均表现出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2025年08期 No.285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钟景球;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中含有大量重金属与其他有害物质,如何对其进行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已成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水泥胶凝固化、化学螯合稳定化与烧结制砖3种主要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发现采用水泥固化-螯合剂稳定化复合处理工艺,可使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90%以上,且通过向处理后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掺入制砖原料,在1000℃下烧结可获得抗压强度达15MPa以上符合建材标准的烧结砖。因此,研究结果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2025年08期 No.28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滤膜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静;温常雷;

    工业污水处理中,由于传统处理工艺在去除效率、运行成本及稳定性方面存在局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业污水处理需求,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工业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课题。基于超滤膜水处理技术的分离机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超滤膜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提升出水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及提高水资源回用率方面的实际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超滤膜污染问题和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对策,以期为实现工业污水的有效处理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28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机硅废水综合处理方案设计与应用效果

    薛小娟;张晨;王海;付旭东;

    以某有机硅化工企业为例,结合有机硅废水水质,以及进出水水质设计标准,采用“多级混凝沉淀+AO+芬顿氧化+催化氧化”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有机硅废水。结果显示,处理后的有机硅废水pH从2~4增加至7~9,SS实测值为24.7 mg/L,COD_(Cr)实测值为19.6 mg/L,NH_3-N实测值为1.8 mg/L,TN实测值为3.7 mg/L,TP实测值为0.2 mg/L,各指标均满足出水水质设计要求,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总成本为36.1元/m~3。因此,“多级混凝沉淀+AO+芬顿氧化+催化氧化”综合处理工艺可为类似生产企业的有机硅废水处理工艺优化与系统升级提供新思路,助力实现有机硅废水的安全排放,推动我国有机硅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No.28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轧酸再生系统协同处置社会源废盐酸实践

    陈雅荃;韩加友;

    随着钢铁、金属材料表面处理行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和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促进钢铁、电镀和金属加工等行业大规模发展的同时,酸洗废液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废酸量较大。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和处置废酸,某大型钢铁公司建设一套废酸再生利用装置实现了冷轧酸洗机组废酸的回收利用,同时利用厂区内现有盐酸再生设施设计运行负荷的富裕余量,通过点对点定向利用的方式收集处置社会第三方企业产生的废盐酸,实现盐酸再生设施高负荷运行,提升设备利用率,经济及社会效益双提高。

    2025年08期 No.285 58-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体量多类型污染土壤协同修复关键技术的应用

    李柯;

    针对土壤污染的性质、来源,以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形态特征、迁移转化规律和长期累计的危害,选用无机复合污染土壤、有机-无机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根据修复技术特点、原理与实际修复案例进行工艺优化及创新,同时建立复杂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体系。评估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各污染物的修复效果评估值均达到了修复标准,为复杂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方法和流程。

    2025年08期 No.285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生态环境

  • 成都市温江区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PM2.5典型污染分析及防控建议

    李琳;赖瀚如;凌璐羽;薛永亮;

    PM_(2.5)是影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全面了解PM_(2.5)的污染特征是治理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的关健因素。采用卫星遥感监测、CMAQ环境空气质量模型等技术手段,结合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数据、气象数据对成都市温江区2023年出现的1次PM_(2.5)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局地气象特征明显,PM_(2.5)污染过程受不利天气形势、本地排放和外来输送的共同影响:为此,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8期 No.285 66-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动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及建议

    黄继祥;任丽敏;

    自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环境质量实时数据,掌握污染源、污染程度、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中自动监测技术的特点,以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自动监测为例,探讨自动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提出完善自动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日常维护及监管的工作建议,以期通过提高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率,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8期 No.285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硫酸泄漏事故应急响应与长期环境治理策略评估

    李霜;陈莉;

    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硫酸泄漏事故,提出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与长期环境治理策略评估方案。以某地32 t硫酸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环境影响评价和修复治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实践结果表明,硫酸泄露事故应急响应与长期环境治理策略评估方案在硫酸泄漏污染控制效率、生态修复效果和长期环境安全性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2025年08期 No.28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的制约因素与优化策略

    黄玉星;

    聚焦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样品采集环节的质量波动因素,系统剖析采样设备、采集操作、监测点位、保存运输等关键影响因子,通过采用“采集过程标准化、采样设备更新、加强人员与系统管理”的优化策略,以及创新的提出“环境参数动态校准法”和“操作轨迹数字存证”技术,构建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控制体系,为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技术保障和理论依据,对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实践价值。

    2025年08期 No.285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河流项目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实施策略

    王晓义;

    我国城市建设中,为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采取围垦滩涂、填埋河网、河道渠化等工程手段拓展用地,但会导致城市水系结构简化,河湖水面率持续缩减,削弱水体自然调蓄能力和生态净化功能,加剧城市洪涝风险与水环境恶化。鉴于此,结合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以黄河流经工业密集城市区段中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的典型工业城市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分析城市河流污染现状,评价城市河流项目中的环境影响,提出城市河流项目中的生态修复策略,旨在推动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No.28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OCs反应活性分析的西安冬季大气污染防治

    刘小艳;王沄;张晓霞;

    陕西省西安市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典型城市,其冬季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影响着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以陕西省西安市冬季大气污染为背景,提出基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特征的大气污染防治优化策略,并以西安市某典型区域为例,监测其大气污染防治优化策略实施前后的VOCs浓度变化情况,评估优化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策略的实施,西安市某典型区域的VOCs总浓度降幅为19.77%,臭氧(O_3)生成潜势降幅为25.00%,PM_(2.5)浓度降幅为16.94%。因此,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及类似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2025年08期 No.28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观察研究

  • 微藻在畜禽养殖废水氮磷回收中的应用与影响因素

    周营;廖劲松;黎华亮;戴睿智;

    畜禽养殖废水中高浓度氮磷的有效处理和回收是畜禽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难题。畜禽养殖废水中常规污染物浓度高,氮磷营养成分丰富,不仅是一种高浓度废水,也是具有巨大回收潜力的资源。梳理氮磷回收的常规技术方法,提出基于微藻培养氮磷回收的工艺路线,分析影响微藻回收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给出后续研究建议,以期为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处理和回收提供指导。

    2025年08期 No.28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庐阳区“无废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索

    汪巧玲;

    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政策梳理,系统评估庐阳区固废的产生、回收及处置情况。为有效缓解城市固废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结合“无废城市”理念,提出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绿色生产、加强宣传引导等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的固废管理与处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8期 No.285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钟天生;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中PM_(2.5)和臭氧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显著。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空气VOCs检测方法,使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样品,经热解吸后通过GC-MS分离与分析,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实现对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6种目标VOCs的高效检测。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为0.02~0.05μg/m~3,6种目标VOCs的回收率为92%~108%,相对标准偏差(RSD)<5%。因此,GC-MS方法具有灵敏、稳定的特点,适合低浓度VOCs精准分析。

    2025年08期 No.28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提升对策

    罗燕;裴俊杰;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总结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现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方案、构建社会共建机制及构建技术创新体制等针对性意见建议,以期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良性健康运行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2025年08期 No.28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与迁移转化修复分析

    郭军;

    以某工业园区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与空间分析揭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冶金行业是工业源主要贡献者,农业生产与大气湿沉降贡献率分别为31.5%与62.4%,pH与阳离子交换容量显著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采用化学改良-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联合技术,优化工艺条件为生物炭添加量3.5%、接种量2.0×108 CFU/g,修复180 d后工业区周边农田中土壤重金属总量与生物有效性分别降低42.6%与65.8%。

    2025年08期 No.285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与创新实践

    刘怡;王静;张峰;

    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场地搬迁遗留了大量污染场地,给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带来了挑战。由于污染土壤修复方式中传统异位修复模式存在施工周期长、设施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无法良好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应运而生。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通过统筹建设区域性修复中心,并配备完善设施进行长期运营,实现对污染土壤的集中修复。通过阐述污染土壤修复工厂的定义、运行模式及优势,分析其选址、工程组成、工艺配置、运行管理等要点,结合广东省广州市、上海市等地的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应用案例,验证其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从环保管理、技术升级等方面对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进行优化,旨在为土壤修复产业化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285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化学法处理半导体含铜废水再生利用路径分析

    王丽萍;何昭文;甘甜;

    由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水具有高重金属浓度、强络合稳定性及复杂水质成分的特点,利用传统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时面临着成本高、资源化效率低的挑战,而采用电化学法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却能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此,系统阐述电化学法处理技术原理,重点分析三维流化床电极反应器、模块化电解槽等核心工艺,探讨水资源梯级回用与铜资源协同回收的再生利用方案,并通过测试确定核心工艺组合与最优参数结果表明,电化学法处理系统在最优参数下连续运行30 d,出水铜浓度稳定在0.2~0.3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同时铜回收纯度> 99.5%。

    2025年08期 No.285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废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王德龙;张秀红;

    在无废城市理念的推动下,绿色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分析绿色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无废城市理念下的关键意义,并针对政策法规不完善、技术水平不足、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技术研发、构建高效回收体系等系统性策略。结合B市绿色建筑项目的实例,验证资源化措施在减少废弃物排放、提升资源回收效率及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实际效果,为同类城市的绿色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285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智慧排水防涝设施实施方案设计与创新

    沈春山;

    以贵州省某城市内涝治理项目中实施的排水防涝智慧化设施安装工程为例,分析智慧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城市排水系统现状、智慧排水设施现状)及需求,探讨智慧排水防涝设施的性能、安全、互联和硬件等的创新及提升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包括总体设计目标与思路、具体的项目技术方案的城市智慧排水防涝设施实施方案:结合现状功能扩展、系统对接、数据资源分析及整理、数据及应用互联、信创建设分析,阐述智慧排水防涝系统设计及监测、智慧城管平台的接入及创新等,提出智慧排水防涝系统创新设计思路,为城市的内涝治理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与韧性建设。

    2025年08期 No.285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启事

    <正>《资源节约与环保》杂志主要关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及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欢迎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案例、管理经验、最新技术投递至本刊交流分享。稿件以5000字符为宜,专题约稿、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文章不超过10000字符,查重率不高于10%。投稿邮箱为jnbjb166@126.com,投稿请附作者姓名、邮寄地址、电话号码等。

    2025年08期 No.285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