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双双;
某钢铁厂有2台燃气调峰锅炉,主燃料为高炉煤气,生产负荷频繁波动,烟气量及污染物浓度变化大,排烟温度低。为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需增设烟气净化装置。根据锅炉运行情况及烟气特点,经工艺比选确定了“锅炉改造+外置式宽温SCR脱硝+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的改造工艺路线,改造完成投运后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优于超低排放指标。因此,通过介绍设计方案及应用情况,总结设计要点和建议,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28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国雅;
在我国废水处理中,制糖厂废水处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采取有效措施减排制糖厂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对制糖厂而言十分重要。研究在对制糖厂副产物废糖蜜指标和废水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采用甜菜制糖的某制糖厂废水处理实例相结合,总结概括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甜菜制糖厂废水的工艺,揭示其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制糖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从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化处理、污泥处理4个方面展开,明确工艺内容。研究表明,在多项优势的支持下,生物接触氧化法能高效应用于制糖厂废水处理中,且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2025年09期 No.28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何彤昕;
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城市河湖面临污染加剧、岸线生态异化及生态功能退化等严峻挑战,导致传统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集成物理、化学、生物净化技术,结合动态监测、实验检测及生态恢复体系,构建系统性治理方案。以湖北省某市的河流治理项目为例,采用雨污分流、水系连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河流水休中COD、NH_3-N浓度分别下降66.2%、78%,水体交换周期缩短至18 d,沉水植物覆盖率提升至65%,生物多样性指数从0.45增至1.78,碳汇能力提高7倍。因此,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为城市河湖治理提供了技术集成路径,促进了水生态安全格局修复,推动了“自然-城市”协同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5年09期 No.28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车雅飞;
为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并实现再生水资源化利用,针对山西省晋城市金匠污水处理厂,采用“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组合工艺开展尾水深度净化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同时重点对湿地填料配置、水生植物种类选择、布排水系统结构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组合工艺对COD_(Cr)、NH_3-N、TP去除率达到61.5%、67.5%、53.3%,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部分指标接近Ⅲ类,且湿地内构建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显著提升了水体净化能力及生态修复效果,年产再生水量约182万m~3,有效缓解了晋城市南村片区和金匠工业园的水资源紧张问题。
2025年09期 No.286 32-3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韩姣;
研究探讨O_3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其氧化机理、工艺类型及工程应用。通过对单一O_3氧化、O_3-催化氧化、O_3-生物处理等技术的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Mn-Ce/TiO_2复合催化剂(BET=400 m~2/g),使·OH产率提升2.3倍,并优化了O_3投加参数(100~150 mg/L)与生物处理单元的协同作用,同时结合工程案例评估其在化工、制药、印染、石化等行业废水处理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O_3-催化氧化组合技术可有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去除率达85%以上,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80%以上,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No.28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众;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工艺存在的运行不稳定、能耗高等问题,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优化与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布设在线传感器采集DO、NH_3-N、NO_3~--N等关键数据,并结合LSTM预测模型和PSO算法,实现系统运行的动态优化和参数调控。结果表明,智能优化与实时监控系统可使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率提升12.5%,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能耗8.2%,既为污水处理工艺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又推动了污水处理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2025年09期 No.28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厉昌余;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仍会不断产生渗滤液和臭气,持续对环境产生影响,而传统治理方法将渗滤液和臭气单独治理,不但治理效果不佳,而且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探究渗滤液与臭气的协同治理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渗滤液与臭气的产生特性及关联机制,构建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的协同治理技术体系,并提出渗滤液处理与臭气控制相互促进的技术路线,优化系统的协同治理集成方案。协同治理实际应用表明,渗滤液与臭气的协同治理不仅能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还能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
2025年09期 No.28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改平;
为防止露天矿山开采爆破粉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概述爆破粉尘治理技术中的凝并抑尘技术、凝并抑尘剂原理,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某露天石灰石矿山为例,详细探讨凝并抑尘技术在露天矿山开采爆破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凝并抑尘技术实际应用证实,利用洒水喷洒凝并抑尘剂可快速增重爆破粉尘,进而实现爆破粉尘沉降,抑尘成效非常突出。
2025年09期 No.28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于梦;陈建军;刘征;
水土污染区域在土地再利用过程中,面临污染物界面迁移复杂、修复路径不确定及生态功能重构难度高等问题。为此,通过分析某水土污染区现状与修复挑战,研究原位生物修复、电化学氧化、热脱附与电动修复等关键修复路径,并提出多源污染协同治理技术体系构建思路,旨在建立兼顾污染削减效率与生态服务功能恢复的高适配性修复模式。
2025年09期 No.28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郑雄枫;
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大亚湾石化区2025年1月周边海水水质监测结果和有关文献为基础,对大亚湾石化区周边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石化区周边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污染和有机污染水平较低,海水质量整体达到Ⅱ类标准;大亚湾石化区周边海域海水污染受石化区影响较小,受入海口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大;DIN和活性磷酸盐是入海口海水主要污染物质。
2025年09期 No.28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崔文慧;徐毅;李政;宋杰;
探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创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可显著提升水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健康度。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协同污水处理技术的结合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对构建区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5年09期 No.286 62-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瑞瑜;何松立;柴子为;张莹;
采用卫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验证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2024年广东省全部海湾区域的滨海湿地主要类型与分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自然湿地类型有8类,占广东省滨海湿地的95.5%,其中人工湿地占比较少,且人工湿地中98.2%均为农用池塘。广东省滨海湿地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总体呈“西多东少”的特征,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珠江口,且红树林、淤泥质海滩、农用池塘也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因此,针对广东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保护对策建议,为推进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提供支持。
2025年09期 No.28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朝阳;
以发源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鹫峰山脉的敖江流域山仔水库为研究对象,对山仔水库水华形成的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及治理措施。研究表明,山仔水库水华主要受磷(P)、氮(N)等营养物质,以及气候条件、水文动力等因素影响。其中,库区水体中P、N含量超标,以及叠加每年夏季高温影响,是山仔水库水华形成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提出加强源头控制、开展生态修复、探索底泥清淤技术应用、完善水华预警机制、建立跨区域执法联动等防控措施作为治理手段,以期为同类湖库型水体水华治理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09期 No.28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汤冰冰;田晓刚;邹俊良;高东东;
2023年四川省的雅安市名山河高阿嘴、金龙村断面年均水质为IV类,主要超标因子为TP;牌坊蒙顶桥断面年均水质虽达到III类目标,但部分月份TP超标。通过对名山河流域水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水环境问题及成因,基于控制单元计算环境容量,确定实现断面水质达标的入河污染物削减量。根据计算,高阿嘴断面控制单元、金龙村断面控制单元分别需削减TP 0.81 t/a、1.42 t/a。基于水环境改善需求,从提升城镇污水治理效能、强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加强水生态修复、强化水资源生态流量保障、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等方面提出任务和措施,任务实施后可削减入河COD 95.638 t/a、NH_3-N 11.951 t/a、TP 2.060 t/a,达成各控制单元污染物削减目标,使名山河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2025年09期 No.286 77-8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贺冬冬;
广东省广州市某工业园区某旧改地块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为保障该地块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需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该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一阶段为污染情况识别,以及分析地块及其周边区域历史生产和平面分布情况,但调查发现该地块曾涉及五金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工业生产活动,地块可能受到潜在污染,因此需进行采样调查以确认土壤环境质量;第二阶段为污染状况调查,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或系统布点法,在该地块内布设22个土壤采样点、4个地下水采样点。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均满足相关土地规划类型要求,不属于污染地块,可作为住宅用地进行开发利用。
2025年09期 No.28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杜星蓉;
葫芦河是西北地区水质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河流,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河流水污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葫芦河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重要支流,其水环境质量关乎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葫芦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通过综述葫芦河流域水污染现状,探讨自然因素、工业活动、农业发展等因素对其的影响,并针对葫芦河流域水污染情况提出有效控制和消减污染物排放的方案,以期为解决葫芦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28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晓霞;王瑞雪;刘小艳;
为解决陕西省西安市北部饮用水水源地土壤污染对地下水安全产生的威胁,通过土壤样品采集与化学分析,以及风险评估,识别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并提出多项管理措施。研究表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超标,工业和农业活动是饮用水水源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对此,通过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实施排放监管和生活污水治理等措施,使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减少25.2%和18.3%,重金属浓度下降30%以上,有效控制了地下水污染,研究结果可为改善土壤污染、保障地下水安全提供指导。
2025年09期 No.28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郭成顺;
针对当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系统地开展技术优化与可靠性提升研究,并通过多维度技术改进与实证分析,构建“感知-传输-分析-决策”全链条优化方案。以云南省典型高原水域的普洱市为例,对其区域内监测站点开展实证研究,可为提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可靠性、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No.28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磊;刘世青;
催化焚烧炉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治理有机废气的有效手段,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介绍催化焚烧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的催化剂类型及性能特点,探讨不同行业催化焚烧炉的应用情况及其成效,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展望催化焚烧炉的发展趋势,以此作为后续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宣传催化焚烧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025年09期 No.286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程向南;张鲜维;刘艳云;
陕西省西安市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始于2018年,采用美国哈希(HACH)公司生产的仪表,建设时间正处于水质监测快速网格化建设的阶段,目前的运维工作中面临集成系统老化、分析设备性能下降、运行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同时存在试剂消耗量大、废液量多、质控功能自动化程度低、器件管理及预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对西安市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数智化能力提升就显得迫在眉睫,急需从现行运维的情况到智慧化水站升级改造的方向展开说明技术更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25年09期 No.286 105-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杜艳芝;祁玉清;
针对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复杂、环境风险响应滞后的问题,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智能评估体系,整合水质监测、能耗信息与气象数据,提取动态特征并开发融合建模方法,设计环境风险智能评估算法,建立系统化风险指标体系与等级划分规则。实例应用表明,多源数据融合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智能评估体系能够精准识别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运行异常与风险演变趋势,提升工艺优化决策的实时性与科学性,对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与提升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No.28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胡文秀;张琳;常峥峰;魏晓鹏;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量稳步增加,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导致一些填埋场提前封场或缩减规模。但伴随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的迅速扩张,一些地方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因垃圾量不足需掺烧陈腐垃圾的现象凸显。通过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掺烧陈腐垃圾的问题,探讨陈腐垃圾资源化路径,提出陈腐垃圾筛分工艺及塑料裂解制油工艺,并进行原料分析、设备对比、裂解油成分及经济性分析等,以期为陈腐垃圾中的塑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2025年09期 No.286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佳钰;史松伟;赵诚;宋月圆;
压缩空气系统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能源设备,其能耗优化对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能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热电厂集中供气系统的负荷分配,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多机组负荷优化方法。通过随机森林分析各热力学参数对压缩空气流量的影响,并选取关键变量用于SVM预测模型的训练,以及结合0~1整数规划方法,对3台并联运行的空压机进行负荷优化分配。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策略在600~900 m~3/min的中高负荷区间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以某年11月30日数据为例,总能耗减少了116.26 kW。因此,研究的方法可推广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压缩空气系统,为能耗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286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马昕玥;黄晓彤;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采用等效因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直接和间接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体系。研究发现,2023年南京市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为134.88万hm~2,水资源生态赤字18.9万hm~2,压力指数1.16,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但仍面临供需失衡、结构性短缺等挑战,建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等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5年09期 No.286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程善平;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碳排放控制的重要一环,而日益增加的污水处理量和越来越严格的出水标准,使我国污水处理碳减排面临巨大挑战。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举措。通过以安徽省某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碳排放核算和分析,为同类污水处理厂下一步工艺优化、提升管理、减污降碳提供思路。
2025年09期 No.286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韩洋;崔宝慧;陈刘青;
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大、占比高,是碳排放治理中的重点行业。以“双碳”背景下的建筑业碳排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碳排放现状、治理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治理主体所起作用展开分析,并探讨协同治理影响要素,同时从协同意愿、协同能力、权责分配、协同效率及持续性5个方面对建筑业碳排放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期为建筑业建立多主体协同的碳排放治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5年09期 No.286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爱春;
聚焦环境监测数据在污染源追踪中的关键作用,构建多源数据驱动的污染识别与溯源技术体系。围绕城市大气、水体、土壤、遥感区域与应急场景,分别构建走航监测、数字孪生流域建模、同位素指纹解析、遥感智能识别与区块链数据链机制。其中,走航监测实现高频污染热点识别,提升城市源区定位精度;数字孪生流域建模,让流域水质数据融合与图神经网络建模可准确追踪污染迁移路径;同位素指纹解析,使土壤同位素数据结合贝叶斯模型实现多源污染贡献定量解析;遥感智能识别,通过遥感影像与深度学习模型支持大尺度污染动态识别;区块链数据链机制,利用IoT-区块链系统保障应急场景下监测数据的可信性与可追溯性。研究得出结论,环境监测数据具备高分辨率、强融合性与建模适配性,能支撑污染识别、路径模拟与责任溯源的全流程应用,为构建多场景污染追踪技术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2025年09期 No.286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波;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是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处理方式,由于其与传统处理处置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获得政府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但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时可能造成的新环境风险也不容忽视。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及标准,对某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窑进行关于有机标识物焚毁率及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效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泥窑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有机标识物焚毁率、熟料质量及重金属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025年09期 No.286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